简朴生活不等于自我牺牲 它可以是优雅和酷的

发布时间:2016-08-02   来源:薄荷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面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我们开始听到有人提倡“简朴生活”。有人觉得它等同自我牺牲,也有人认为它代表文明的倒退。美国作者与教育家DuaneElgin就探讨了简朴生活的种类和内涵。

泰国宁静花园的小泥屋一角。

简朴生活与自我牺牲

作者认为,简朴生活并不等同自我牺牲。反之,过着一种过渡紧张、过渡忙碌的消费生活方式--这才是牺牲;长时间做一些既无意义也不让人满足的事情--这就是牺牲;为了糊口而长时间与家人和社区分离--这就是牺牲;困于长时间的通勤中--这就是牺牲;丧失了自然宁静而微妙的声音--这就是牺牲;因为光污染,在晚上我们再看不到穹苍--这就是牺牲;失去了紧密的邻里关系--这就是牺牲;不再跟别人有深邃的交流--这就是牺牲……

媒体如何描绘“简朴”

媒体对“简朴”有三种解读。

第一种是倒退的简朴。简朴等同反科技、反进步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艰苦的生活--没有室内厕所、没有智能电话、没有电视、没有车的生活。这种看法让人对简朴生活敬而远之,更希望维持着现有的生活方式。

第二种是表面的简朴。这种属于修修补补的视角假设单靠绿色科技--如:节油汽车、荧光灯、废纸回收等--就可以解决我们面对的难关,并让我们维持一贯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这种视角“绿化”了我们现有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把它粉刷成健康与快乐的。它让人以为科技可以让我们持续现有的增长道路起码半世纪或更久。

第三种是优雅、深度的简朴。它代表着对整个生活方式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思考,继而作出转化。它包括对工作、衣食住行、生活空间、人际关系种种层面的想象。它是优雅的--它谋求人与他人、与自然关系的疗愈。因此,简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当中的思考是复杂的(“Elegantsimplicityisnotsimple.”)。

走进简朴生活的花园

泰国WangsanitAshram内花园一角。图中花卉能处理从厨房排除之污水。

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人口增长、人们对消费品欲望大增、地球根本无法支撑,面临崩溃。在这情况下,优雅而深度的简朴是三种简朴之中最为根本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简朴生活的花园,看看里面究竟绽放着什么样的花儿……

有条不紊的简朴:简朴代表着我们把生活拿回自己手中。生活不再是过渡忙碌、紧张和零碎的,也不受繁琐事务困扰。我们专注在生活最重要的部分--那些对我们活出属于自己独有生活的事情上。

生态简朴:我们选择对地球温柔的生活方式。我们意识到自己来自地球、大气和水。我们感受到自己与自然、季节和众生的联结。

慈悲的简朴:我们对他人、其他物种和后代都感到深层的同源关系。就像甘地(Gandhi)说的,我们“选择简朴生活,就是简单地为了能让其他人能活下去。(choosetolivesimplysothatothersmaysimplylive.)”

深情的简朴:生活是不断的修行。我们有意识地体验生命不加修饰的丰盈,而非把注意力放在某种物质生活的标准或生活方式上。比起外在,我们更关注建立内在与万物之联结。

商业的简朴:经济应该参考佛家对“正业”的理解。从建筑到能源、粮食到交通,我们都可以再设计我们的生活。

市民的简朴:媒体、广告应是让市民意识到消费主义(而非让之根深蒂固)的载体。

节俭的简朴:当我们省去对生命意义不大的开支,当我们谨慎理财,我们就能达到更高的财务自主。

这个布满各式各样花朵的花园,代表着简朴文化是由多种表述交织在一起的共同体。你是否已在在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花儿?

瓦房,是遥远年代里朴素、安逸的守望者。它承载了太多的人文情感,凝结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小时候,我们就住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成为近年来的热词,也成为近年来的投资热土。然而有山有水有花就能称作“乡村旅游”吗?笔者认为乡村旅游还需要挖掘其后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增加其综合吸引力。

在城市生活久了,想给心灵找个干净、简单的休憩之地……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有山、有水、

“人和地”是三农的核心,返乡种地,必然面临“地怎么把人留下来、人怎么让地活起来”的双向思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优美的诗句,出自东晋诗人陶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美国农民目前的平均年龄为58.3岁,比30年前年长8岁,更远远高于1945年的39岁,超过60%的农民年龄在55岁以上,65岁以上的人数是35岁以下的6倍。

假如一星期只能下田一天,自有一天的种植方法。

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返乡笔记曾在上一个春节引发热烈反响。这一年来,在几次返乡之间,他又积攒下好多乡村的观

要让新生代农人感到农村是个值得安身立命的地方,不但可以发展人际关系和享受现代化便利产品,也能为他们的孩子找到学校,获得足以融入现代化社会的生活环境,就必须允许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建立社区,这样年轻人才真的可以把那里当家。

躬耕书院中的“躬耕”,源自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清代杨园先生张履祥《补农书》中有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渐亡。”描写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耕读并重的生活状态。

真正的生活,就像一杯淡淡的茶,稳如泰山,淡然自若。淡然的把一切看轻,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是我们生活中真正所需要的,平淡的田园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才是我们最具有生命真意的真谛!

生态农业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立足农村、关注农民、传播生态农业;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回归田园生活。移动互联时代,生态领域第一资讯传播平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