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情商最高的“育儿攻略”,家有老人带孩子的都该看看

发布时间:2016-08-02   来源:薄荷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生命君开小号啦更多实用、有料的育儿知识请移步“母婴日报”翻牌子(ID:muyingribao)

暑假来了

孩子们是不是都留给老人带了?

恐怕暑假之后

你就要不认识自己的娃了

不造为啥,反正肤色变“健康”了

更“接地气”了

天冷的时候,变身“矮大胖”

天热的时候,直接没裤子了啊啊啊!

一看就都是有故事的小朋友

公主变村姑

王子变青蛙

这是怎样的一种改造啊

是不是后悔的要哭出来了

收拾好心情,这还不算啥

下面的这位小朋友绝对完胜!

自己带孩子和长辈带孩子的画风完全不一样啊?看完上面这些,是不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事实上,隔代育儿的分歧远非如此。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两代人对孩子的养育认知难免出现摩擦。出现争议时该怎样沟通?隔代育儿有哪些常见误区?往下看↓


自己带vs老人带?4大不同最闹心

调查显示,我国由祖辈照看和监护孙辈的家庭约占16.7%,大城市比例更高。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将近一半。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以免代际差异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下面这4个方面,尤其需要父母和祖辈共同关注。

1喂养

追着孩子喂饭。临床发现,由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这可能是因为老人更加心软,以至于逾越了“关爱”与“溺爱”的边界。

事实上,老人由于经验丰富,可能更明白哪些食物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因此,对于给孩子选什么食物,可以多征求老人的意见;但看见老人追着孩子喂饭、吃一口饭奖一颗糖果等宠溺行为,父母也应让老人明白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只会害了他们。

2管教过严或过松。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倾向于两种极端,过严或者过松。前者喜欢什么事情都要订个标准;而后者则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

面对这种问题,年轻的父母首先应该抽时间多在家里,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此外两代人要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出现问题有章可循。

3早教只教孩子认字、念书。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大不相同。在很多老人眼里,早期教育无非就是早点教孩子认字、念书。事实上,新的观点是“会玩的孩子最聪明”,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孩子的天性和特长。

可以让老人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和父母一起带领幼小的孩子触摸真实多彩的世界、参加户外运动等,在孩子开心的笑颜中,让老人逐渐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

4安全

眼睛腿脚不灵带来隐患。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最致命的。老人由于上了岁数,可能眼睛不够灵光、腿脚不够灵便,导致了各种安全隐患。

年轻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个有精力确保孩子安全的人,陪同祖辈一起照看孩子。另一方面,不能打消老人的热情和积极性,而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如给家里安上防撞角、安全锁等。

6种沟通方法让老人也能听进去

在隔代育儿中,怎样跟老人沟通,才能让他们听得进你说的话呢?不妨试试下面这几种方法。

1亲切地说

不论对父母还是公婆,年轻人都要心怀尊重与感恩。俗话说“老马识途”,老人的人生经验总有值得学习的,需要尊重;辛劳了一辈子,晚年还要来帮着带孩子,需要感激。

给老人提建议,不妨先甜甜地叫声“爸”、“妈”,或者送他们一些小礼物,再轻描淡写地谈事情。老人往往不好意思反驳,觉得这些小事儿和晚辈的孝顺比起来不算什么,很容易接受和改变。

2有重点地说

跟老人说话要有重点,否则老人会觉得繁琐、记不住,甚至觉得自己不被信任而生气。叮嘱老人,挑最重要的事说就可以了,比如给孩子一天三次吃药,没必要具体到几点吃药、几点吃午饭,这样老人就不会因为事杂而混乱了。

3
找“权威”说

老一辈人往往相信“权威”。这个“权威”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书本或老人认为“权威”的人。比如,老人一定要把食物嚼了喂孩子,儿女提意见,老人往往会反驳。如果换成一个来家做客的护士朋友说句话,就可能让老人改变观点。再如,女儿的话老妈可能听不进去,可女婿来说,丈母娘就很容易接受。

4在适当场合说

想对老人提意见,最好别当着孩子、家人、邻居、医生等的面。老人往往很要面子,被当众一说,会觉得很下不来台,不但不会改,还会更加固执。老人特别高兴时也不适合说,否则让人扫兴。

散步、睡前看电视时,成功说服老人的几率会比较高。

5让第三代说

不少老人往往振振有词,让子女无可辩驳。此时不妨先顺着他的意思,等“谋划”一番后,让孙辈来说。比如通常老人惯孩子,总带他们去吃垃圾食品,儿女可以给孩子多讲吃菜好的故事,如小白兔吃萝卜所以跑得快,大力水手吃菠菜所以有力气……不露声色地“策反”孩子,孩子也会主动要求吃“菜”,老人自然就“投降”了。

6借自己的缺点说

和老人在育儿观念上有冲突,不妨反着说,即告诉老人如果不怎样做,孩子就会变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样。

对公婆可以用自己当反面教材;对老妈可以“牺牲”老公。比如告诉婆婆:“我妈惯着我吃糖,所以现在牙齿老疼。”对老妈说:“你看孩子爸懒得啥也不干,都是小时候给惯的。”注意别反过来说,否则就如同指责老人在教育自己子女上很失败。

其他国家的老人咋带娃

相比于把照顾孙子孙女视为唯一快乐的国内老年人,国外老年人的带娃生活似乎更“多元化”一些。

英国

短期帮着带

英国大部分的老人只是在儿女繁忙时,提供短期帮助,这刚好可以避免中国式隔代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因长期溺爱而导致的独立生活能力差、不关心他人、脾气暴躁等。

韩国

上培训、有工资

韩国“黄昏育儿”很有特点,老人会不断去上课,学习如何育儿。如今,很多韩国公共保健中心开设育儿课程,内容包括急救、喂养、儿童做游戏等。

此外,韩国老人带孩子还有“工资”,女儿每个月都会给老人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500元)。

德国

租个“奶奶”带娃

德国政府几年前推出了一项大胆的“出租爷爷奶奶”计划,如今,该计划已在德国各州推行。

这项计划让寂寞在家的退休老人成为年轻父母的好帮手,每星期帮助照顾孩子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不等。许多“被出租”的老人表示,他们好像又多了一个孙子,还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巴西

老人带娃有报酬

据悉,目前巴西老人帮忙照看孙儿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为了保障老人们的权益,巴西各州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要求儿女不得把老人当做“免费的劳动力”,根据自己的条件、老人的财产状况及孩子的状态等情况付给老人一定的报酬,而各个社区、州政府也会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随时负责帮助老人和儿女沟通报酬的问题。

编者手记隔代育儿中,两代人不妨都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不妨建立育儿“同盟”,有争议时商量着来。▲本期
母婴智囊团

第二炮兵总医院儿科主任李芳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病区主任孙春云

生命时报驻英国、韩国、德国、巴西特约记者

寇维维陈尚文青木安吉

编辑:郑荣华王月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商务合作:(010)65363768
内容合作:(010)6536379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