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成就了滴滴优步,但困难中的移动医疗为什么不学它们?

发布时间:2016-08-02   来源:薄荷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者:刘谦

这两天被滴滴和优步合并的消息刷屏,从上周的辟谣否认到早上小道消息乱飞再到中午两家公司正式承认,完全不意外的事双方还要假装不好意思,演技实在成问题。自打政府的网约车政策公布,我们就有预感两家会求和而停止补贴大战,毕竟二者的模式相似,一加一大于二的逻辑可行,烧钱大战又是两败俱伤,双方还有众多的共同投资人,合并绝对是正确的战略选择。之前的美团大众,58赶集或者携程去哪儿,都是从相杀到相爱的好例子。

你可以这么说,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融资烧钱,再不断并购最后寡头垄断的历史,因为垄断才是商业利润的最高阶段。并购成就了这么多著名的赚钱公司,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商业模式从梦想做成了现实,为什么在困难中迷茫的移动医疗不学它们呢?

在轻度红火了两年后,移动医疗收到了行业内外无数的质疑:烧钱,模式不清,技术不行,医疗外围,用户不信,收入为零……但是你几乎看不到移动医疗界有像样的并购案例发生,除了一家叫医库的公司悄悄收编了近十家经营不良的同行外。并购能快速扩大规模,减少补贴,形成一定垄断,这么好的经验你们移动医疗是不懂呢还是不明白呢?

移动医疗不喜欢做并购是有原因的,医疗领域其实沟壑丛生,每个专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疾病和治疗;就医常常是属地化的行为,几乎不存在全国化的医疗集团,规模大未必更有效,倒是有特色的小项目能获得很滋润,传统的药品和器械领域都有很多隐性冠军;跟其它互联网行业如电商、O2O、社交等相比,移动医疗还处在模式验证的阶段,大家体量都不大,没有明显特色,也没找到明确的出路,互相之间更没有开始面对面厮杀,各自探索的模式不尽相同,烧钱的力度又跟滴滴优步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似乎也不急着投入对方怀抱。好比小学五年级学生,自己还懵懵懂懂,玩耍的时间都不够,自然也不会想到去早恋。

但是现在不并购不等于以后也一直如此,所谓移动医疗做重度垂直项目才有前途也不对,移动医疗同样需要也必然会走上并购的道路。

移动医疗创业需要有战略伙伴互相支持,有人说并购手续多,整合难,不如两家合作或是交叉持股来得简单。实情是独角兽工作室私下追踪了很多个移动医疗项目之间的合作,绝大多数都是创始人或投资人一时兴起,完全无法落地或者做着做着就消失了。中国草根式的创业文化注定没有深度股权关系的企业做不到心往一块想,力往一道使,并购是创业公司快速做大的最佳手段,哪怕操作繁,整合难。

移动医疗公司的体量跟线下医疗机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靠一家公司单打独斗是非常难发展的:既不能积累撬动医院或者商保、社保合作的资格,又无法吸引足够的C端用户或者医生。哪怕是融了巨资的微医、春雨和丁香园,跟医疗体制单打独斗的效果都不够理想。我们不否认小而美的公司存在,但巨无霸级的公司才是推动移动医疗前进的主力,好比在线旅游的携程、电商的淘宝京东或者O2O的新美大。在某些模式相对明确的领域(尤其是横向可以整合的领域),大家的路径也越来越雷同,例如挂号支付、医学美容或者远程医疗,或者像做慢病管理的APP与硬件公司的合并,最大的竞争力是规模而不是技术,只有体量超越一定临界点,才能跟医院和医保要到谈判权。投资界有个大而不倒的故事,善于讲故事融资又能够快速执行强力并购的公司才能把投资人都绑在同一条船上,只要没有致命的错误,并购带来的短期阵痛只是个战术问题,并不足虑。

带着工匠精神走小而美的发展路线是一种打法,走高举高打快速并购也是一种打法,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但创业做大的几乎都是靠并购。移动医疗的创始人多少有些医疗背景,自然带着敬畏或者谨慎的心态,很少有人敢于效仿甚至愿意提及互联网行业的并购模式,所以我们看到移动医疗无论哪个领域,各公司之间都没有拉开明显差距,美其名曰稳健发展。过于冒进固然有风险,过于保守和迟缓对移动医疗创业来说也许风险更大,因为互联网的核心特征就是快和赢家通吃。

现在并不是移动医疗风口期,各家公司融资不易,收入更难,在这个时间谈强力并购有点不合时宜。不过低谷其实正是逆势并购良机,以前不卖的可能出售,愿意出售的价格更低。并购的创始人要有气魄和远见,被并购的创始人要有胸怀。互联网创业就是一个扑所迷离又精彩无比的大片,成为程维还是吕传伟,拉开差距的不是技术和管理,而是并购。

期待移动医疗的并购大戏开锣!

-end-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