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史上3个有趣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2016-08-02   来源:薄荷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医学影像史上3个有趣的小故事

其实,医学影像不仅当下身处蓝海,若沿其历史脉络向前梳理,可以发现N个令人兴奋之点。看似不会说话的医学影像设备,有料又有趣。

戒指闯入第一张X光

医学影像革命始于X射线,发现者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他创造史上第一张X光片。当时他的夫人手持荧光板由近向远移动,帮助他测试射线的投射距离。

就在这个过程中,奇迹骤然出现:荧光板的后面,清晰地显现出伦琴夫人手指骨骼的影子。接着,伦琴改用照相干版继续实验,取得相同的结果并洗成照片——一个包含戒指的完整手骨影像。这一天,是1895年11月8日。

自此以后,医学影像蓬勃发展。

炉匠铺里走出CT鼻祖

自从X射线被发现,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探测人体疾病。可是,它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只能呈现平面图而无助于医生看到深部的病变。于是,当时的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方法,试图弥补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短板。

1967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炉匠铺家庭的亨斯菲尔德,认识到通过多个不同角度对物体用X射线扫描后,可以将信息100%的获取,从而制作出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扫描装置CT,用于对人体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

1972年,采用这种CT技术获得病人的检查图像震惊了医学界。

从关注一个橙子到留心一颗假牙

1973年,也就是首台CT

扫描仪问世后的第二年,荷兰科学家罗伯.洛赫尔开启最初的核磁共振研究,并得到放射学界众所周知的核磁共振图像——诺丁汉的橙子。由这个橙子开始,磁共振成像开始成绩斐然的应用生涯。

最新一代的磁共振,采用第三代射频发射技术——为磁共振精确定量成像提供强大支撑。而此前的3.0T磁共振,由于场强提高、主磁场和射频场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假牙等植入物造成的金属伪影常常造成DWI图像变形。而现在,随着第三代射频发射技术的应用,困扰磁共振行业多年的金属伪影难题一去不返。

磁共振作为医学影像设备的“年轻族”,四十多年从一个模糊的“橙子”进阶到关注一颗假牙的影响,这个过程映射出磁共振设备技术创新的脉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