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抗精神药物如何合理安全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8-02   来源:薄荷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常用的精神药物类型较多,如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抑郁症药和抗焦虑失眠药等,由于80%的精神病患者都在社区或家庭中治疗,为此,精神药物的安全服用应该引起家庭的关注,如何合理安全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本文所指的安全不是各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是指患者在家庭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管理及服药后注意事项等。

合理疗程:抗精神病药物在体内吸收起效的时间约10天至14天,当药物加到一定量,精神症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时的药量称为“治疗量”,此量维持的时间对精神病人的疗效和预后非常重要,一般要维持八周以上,连续服用3个月,称为“一个疗程”,此后视病情稳定程度,逐渐将药减至治疗量的1/2至1/3,作为“维持量”,坚持服用以避免出现病情的反复发作。

合理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各具特点,剂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对年迈体弱伴有躯体疾病者,用药应更加慎重,药物治疗应以中等剂量为宜,小剂量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高剂量时会增加药物的副反应,此时疗效未必提高,同时因病人感到身体不适,会拒绝服药,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药量,加药速度过快时部分病人会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活动减少,坐立不安,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副反应,严重的会出现颈斜或后仰,两眼球上翻,说话困难。

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血常规: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药物,目前在我国精神科仍广为选用,虽然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脏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较为多见的为如心、肝、血液系统异常,但只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做必要的血液化验,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药物,就会将药物副反应减少到最小,防止严重药物副反应的发生。

新药的应用:目前以维思通为代表的新一代抗神精病药已在我国投入临床应用,这些药服药方法简单,药物副反应小,已为广大精神病人所认识,需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如果精神症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变,应保持耐心,因为症状缓解在许多病人中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症状加重者应考虑换药,出现情绪低落者可短期合并抗抑郁药,如果没有上述情况时则避免联合用药。

尽量单一用药: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尽量单一用药,这样便于观察症状,判定药物疗效,一旦出现药疹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置,合并用药可以增加药效,但某些药物联用后会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增加药物副反应。

更换药物要慎重:当某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因某些原因要更换药物时,要缓慢减药和加药,不能突然停药或换药速度过快,换药方法不妥,病人会出现多种躯体不适,极少数病人可出现高热、大汗、心率加快、意识不清、全身肌肉强直震颤、尿失禁、脱水以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服药监护:多数精神病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有偏见,或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不高,在服药过程中容易出现不按医嘱用药的情况,如服药不规律,藏药,吐药,漏服等,这些在住院的患者中也时有发生,精神病病人在医护人员注视下都能瞒天过海达到漏服、拒服的目的,而在家庭或在缺乏监护的情况下服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要求患者家属作好服药时监护,除按医嘱剂量拿给病人并亲自监督服下,必要时还要检查患者两腮及舌下,这样既能保障有效服药,还能避免患者有意漏服、少服或一次性大量吞服而发生意外。

管理:因临床中常常见到精神药物误服中毒事件,精神药物的家庭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把药物放到小孩够不到的地方或锁起来,这不仅对患者有益,对其他人尤其是儿童也有益,管好精神药物不仅患者家属要做好,医生和药店也要各负其责,避免精神药物滥用或出售给心理不健康及另有企图者。

feifei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